应用| 低空经济崛起!北斗技术如何赋能无人机与航空器监管?

2025-03-19 13:45


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,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,推动商业航天、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。全国两会上,低空经济再度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话题。

据中国民航局预测,到2025年,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.5万亿元,到2035年更有望突破3.5万亿元大关。

低空经济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。从城市中的物流配送无人机,到农林领域的植保无人机,再到旅游观光的轻型航空器,低空飞行活动愈发频繁。

 

但与此同时,这给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。“黑飞” 现象时有发生,严重威胁公共安全;飞行安全事故隐患也因监管难度大而增加。如何实现对无人机与航空器的有效监管,成为低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。

 

北斗卫星导航系统,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,正逐渐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,为无人机与航空器监管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。

 

精准定位 / 提升飞行精度与监管效能

北斗系统能够为无人机和航空器提供全天候、全天时、高精度的定位、导航和授时服务。在无人机飞行中,高精度的定位可确保其按照预设航线飞行,避免偏离航线造成安全事故。

 

对于监管部门而言,通过北斗地基增强系统,构建位置服务云平台,可以对无人机和航空器进行精准定位,实时掌握其位置、速度、高度等信息,实现对飞行活动的全方位监控。这大大提高了监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,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飞行情况,有效防止 “黑飞” 问题。

 

短报文通信 / 保障应急通信与安全

北斗系统具备独特的短报文通信功能,这在无人机和航空器监管中具有重要意义。当无人机或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遇到通信中断、失联等紧急情况时,可通过北斗短报文功能发送求救信号或报告位置信息。

 

这一功能为救援工作提供了关键线索,大大提高了应急救援的成功率。在一些偏远地区或通信信号薄弱区域,短报文通信也能确保飞行器与地面控制中心保持联系,保障飞行安全。

 

协同融合 / 构建智能化监管体系

北斗系统可以与5G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发展,为无人机和航空器监管提供更加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服务。

 

以“北斗+5G”为例,在铁路巡检中,基于该技术的全自动无人机智能巡检专用系统,利用5G的高速率、低时延特性,结合北斗的精准定位,实现了无人机高清视频图像的实时回传和远程控制,大大提高了巡检效率和安全性。

 

同时,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,可对大量的飞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,挖掘潜在的安全风险和飞行规律,为监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。

 

例如,通过分析无人机的飞行轨迹数据,可发现频繁出现的飞行热点区域,从而优化空域规划;通过对航空器故障数据的分析,可提前预测设备故障,进行预防性维护。

 

北斗引领低空经济监管新变革

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和不断完善,其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应用将更加深入和广泛。未来,北斗技术将进一步与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前沿技术融合,为无人机与航空器监管带来更多创新解决方案。

 

例如,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北斗定位数据和飞行状态数据进行实时分析,实现对飞行风险的智能预警和自动处置;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飞行数据的不可篡改和安全共享,提高监管的公信力和协同效率。

 

在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,北斗技术将助力构建更加安全、高效、智能的低空经济监管体系,推动低空经济实现高质量、可持续发展。

 

低空经济这片万亿级的 “蓝海”,也将在北斗技术的赋能下,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,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。

 

推荐

 

C8 低空监管终端:采用多星多频RTK定位模组、四臂螺旋天线以及4G通信模块一体化设计,定位精度可达2cm。内置5000mAh大容量电池,可连续工作8-10小时。支持TF卡本地存储,支持JT808协议及双IP传输,满足双平台数据传输、远程监控、远程配置参数及远程升级等功能需求。重量仅为170g。在无网络信号情况下,可支持外接北斗短报文通讯。本产品适用于植保无人机、消防无人机、巡逻无人机、物流无人机等多种低空飞行器监管应用。